首页新闻

2024-04-03

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课题组赴林州红旗渠开展调研与党建活动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的讲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党建引领科研育人,秋葵app视频入口官网学习科学实验室尚俊杰课题组于3月28日至30日在河南林州调研,并前往红旗渠开展党建活动,现场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课题组在红旗渠纪念碑合影

  在红旗渠纪念馆,课题组成员们驻足观看每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聆听每一段感人的英雄事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火红的年代,与先辈们共同挥洒汗水,共同感受那份创业的艰辛与豪情。分水闸、青年洞……每一处都留下了课题组成员们深思的身影。大家在这里追寻着红旗渠精神的源头,感悟着这种精神对于当代教育事业的重要启示。

  

  课题组在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

  此行除了参观红旗渠外,课题组还深入林州世纪学校和姚村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学生学习力和红旗渠精神传承情况的调研活动。课题组与师生们一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为两校师生报告了学生学习科学素养的研究成果。通过调研,课题组不仅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精神在林州市中小学的传承情况,还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组在林州世纪学校与林州市姚村镇中心小学调研

  这次赴林州红旗渠开展的调研与党建活动对于课题组成员而言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课题组成员深刻感受到红旗渠精神深深地扎根在这片热土,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并从中汲取到了前进的力量和智慧的火花。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这种精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院党委将继续在贯彻落实“学科质量年”要求中,秉持党建引领促成长、党建融合育新人的理念,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力,把党建力量延伸进学科点和科研团队中去,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助力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背景资料

  20世纪60年代,林州市(原林县)人民为了彻底改变严重缺水的恶劣生存和发展条件,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建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红旗渠的建成,举世闻名,成为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面旗帜。被誉为“人工天河”、“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题组成员心得体会

  博士后杨文理:在参观过程中,我被红旗渠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打动。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双手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依然需要学习和传承的。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要将红旗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融入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博士后刘誉:红旗渠的建设,是中国人民用双手改变自然、改善生活环境的壮举,展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挑战的坚强意志。六十多年来,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上,更体现在教育事业上。在红旗渠之水滋养的这片土地上,林州世纪学校和姚村镇中心小学传承和发扬着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的“红旗渠”建设者。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传递。红旗渠给林州带来了生命之水,教育也正在为林州的孩子们提供精神滋养之源,为新时代的林州带来新的希望。十分有幸能够有机会学习红旗渠精神,了解广阔祖国土地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样态,孩子们那求知若渴、闪烁着光芒的眼睛,让我坚信教育的力量,也更深刻体会到教育事业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一名教育从业者,希望我也能做好新时代的“红旗渠”建设者,为祖国的教育之渠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研究助理李卓:教育家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息息相通。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是一场劈开愚昧与懵懂,引来智慧与创新之水的伟大征程。正如修建红旗渠需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样,教育事业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扬这些精神,去开拓、去创新。我深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定能迎来教育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其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以红旗渠精神为镜鉴,不断锤炼自身的品质和能力,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家。

  博士生石祝:参观红旗渠纪念馆时,我看到红旗渠是在非常艰苦的自然环境和设备条件下建设而成的,参与建设的干部和群众在建设之初甚至没有手套,在建设紧要的区段甚至要在山洞中过夜休息连续奋战。更令我感动的是人们群众全员投身革命建设的激情,男女老幼各司其职,每人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与责任,孩子们放学后给渠上搬一块石头,女同志克服困难与男同志一起参与爆破和开凿。当我走在红旗渠边,看着从山间开凿的青年洞,想到在这悬崖峭壁上,曾经有一群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为了更多人的美好生活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下子就鲜活和生动起来。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也将鼓舞我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懈奋斗。

  博士生谭淑方:在太行山的猎猎山峰中,踩在陡峭的石阶上,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回想起在红旗渠博物馆看到的那些泛黄的项目规划书,这样历经十年改天换地的伟大的奇迹也是由一字一句的项目规划书开始的。这让我联想到我们作为硕博生的研究,推敲研究计划及其之后面临的岁月,以及所需克服的重重困难。也想起在分享完学习科学研究后的对谈环节,姚村镇中心小学的一名可爱的学生问我们:“一路读到博士了,你们学习都是一帆风顺的吗?”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在战胜了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磨难之后,自信而笃定地告诉她,“持续的学习,或许并非因为一切顺利所以顺水推舟。而是,传承着红旗渠精神的我们,可以为了心中更大的愿景和理想,一次次主动地选择更困难的路。当我们克服崎岖求知路上的天堑鸿沟,最终,学到的东西也将如同渠水一般,回馈于自身、故土与人民,又激励更多后来者不畏艰险的进步。”

  博士生周均奕:在林州世纪学校和姚村镇中心小学,我们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探讨学习、生活,看着孩子们单纯、青春、求知的面庞,让我感慨万千。在最好的年纪里,以最强健的体魄和精神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也让我回忆起了求学路上的美好时光。和老师们的沟通交流也让人十分惊喜,看到不同区域的老师们使用多种教育技术切实改变课堂教学实践,使得传统的课堂变得便捷、生动、有趣,使得孩子们脸上露出学习到新知识的开心笑容,让我觉得我们教育技术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我们提出的新快乐教育理念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除了对于学校的调研,我们还去到了红旗渠学习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为这一伟大事业献身的烈士名单,其中不乏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们。正是我们上一代前辈们付出的鲜血与汗水,才能让我们获得如此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也要向前辈们努力学习,铭记红旗渠精神,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和学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硕士生苏晗宇:在红旗渠现场,我仿佛亲眼目睹红旗渠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劈山引水的壮烈场景,感受到他们面对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此前,我们来到了姚村镇中心小学进行深入调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虽然学校的学习环境、教育资源配置等还并不完善,但校长和老师们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努力在各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这种坚韧和坚守也与红旗渠建设者们的奋斗精神遥相呼应,令我深受触动。在未来,我们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嘱托,贯彻和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将实践体验与未来的学习和研究相结合,聚焦于教育信息化等前沿课题,致力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力求知行合一,务实笃行,以此致敬并延续那份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图:李楠楠谭淑方

  文:课题组全体成员


返回